close
工商時報【陳碧芬╱台北報導】
機器人時代來臨,來台演講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(Angus Deaton)卻示警:「很擔心,5年後大學教授也難擋被機器人取代教職」。
他說,機器人代表的是新科技創新、要讓大家更有錢,但它相伴的全球化在開啟新機會時,實際上卻讓大家沒了工作、人人變窮了,政府稅收也沒了,美國甚至出現中壯年藍領階級死亡率上升的情況。
迪頓是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,得獎研究為消費、貧窮和社會福利的分析。他昨天在大師論壇表示,和多位美、英研究夥伴長年研究的不平等議題,在全球化過程出現加速現象,尤其是科技進步使得世界變得更快,不平等機會也隨之加快,各國政府應該多加著墨於財富平均分配的政策上。
他說,例如芬蘭的基本收入機制就是不錯的對策,每個芬蘭人一出生就有一筆錢,作為對抗機器人取代工作的人權保障支出。
迪頓指出,科技創新帶來改變,有正向的一面,如Uber體系讓很多人變得更快樂,不必經常被迫忍受計程車司機的抱怨,airbnb讓一些閒置房產可以運用,但問題是科技創新不能讓所有人的實際福利都增加。
他要大家試想,機器人來了,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,錢被擁有機器人的人賺走,教授也沒了教職,因為機器人教得比教授好,換到的卻是國家GDP的增加,「這樣是不是最好?」
他說,印度的國民所得帳,總體成長很大,卻沒反映在印度的家庭消費上,印度人的貧窮問題並沒有解決。因此,總體表層以下的資料,才能協助政府制訂對人民有幫助的政策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